一、演出介紹:
二、藝術家介紹:
張維良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竹笛學會會長、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中國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2011年榮獲北京”教學名師“稱號;2010年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2010年榮獲國家教育部優(yōu)秀“民族器樂教學團隊”帶頭人稱號;2010年榮獲文化部全國器樂作品創(chuàng)作比賽《花泣》優(yōu)秀獎;2003年創(chuàng)作的《竹夢》音樂獲全國舞蹈大賽音樂創(chuàng)作一等獎;2002年古箏與電子音樂《滄浪秋吟》獲中央電視臺“新光獎”一等獎;2002年榮獲北京市“德藝雙馨”獎;2001年舞蹈《緣》獲俄羅斯世界舞蹈比賽金獎(擔任音樂創(chuàng)作);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獲中國電視舞蹈比賽一等獎(擔任音樂創(chuàng)作);《簫的世界》榮獲中國唱片金唱片獎;笛子獨奏曲《南韻》獲全國第六屆器樂作品創(chuàng)作比賽三等獎;1987年參加海內外江南絲竹比賽獲一等;1982年全國民族器樂比賽(笛子組)第一名;2008年擔任29屆奧運會開幕式音樂創(chuàng)作。
發(fā)表專著:《竹笛藝術研究》《竹笛教程——五聲音階訓練》《竹笛教程——圓滑音訓練》《笛子演奏》《法簫演奏法》《簫曲集》《笛簫與箏曲譜20首》《二十世紀笛子名曲集》《笛子考級教材》。
張維良曾先后出訪香港、菲律賓、奧地利、法國、英國、荷蘭、德國、丹麥、日本、塞內加爾、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亞等十幾個國家、地區(qū)演出和講學,以及多次參加國內的重大演出,均獲成功。在教學中,將自己的體會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的學生有9名先后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上獲獎。多次出版叢書和發(fā)表論文,均得到有關專家高度評價。被評為中國'98突出貢獻專家
三、主創(chuàng)團隊:
音樂總監(jiān)/主奏/講解:張維良
指揮:胡彪
胡彪,青年指揮家,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教師,中國竹笛樂團首席指揮,華夏國樂團助理指揮,湖北交響樂團客席指揮。
2001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著名指揮家俞峰教授。2007年以優(yōu)異成績被錄取為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指揮多場新作品音樂會,包括室內樂重奏,民樂合奏等多種形式。2003年擔任法國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北京賽區(qū)的鋼琴伴奏,同年擔任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指揮排練并演出。2005年應邀赴河南省歌劇舞劇院交響樂隊排練演出德沃夏克《第八交響曲》,獲得成功。
近年來曾與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星光舞臺》節(jié)目合作,指揮湖北省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與中國愛樂樂團首席單簧管演奏家樊巍合作、甘肅省敦煌藝術劇院管弦樂團、擔任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開幕式音樂會合唱指導及指揮、2008年受邀擔任大型原創(chuàng)史詩歌劇《孔子》的藝術指導及指揮,與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北京歌舞劇院合作,於11月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成功中國首演。2009年8月,擔任“2009年德中同行-走進湖北”文化交流的開幕式音樂會中方指揮,成功演出了譚盾的大型交響作品《天地人》。
演奏:中國竹笛樂團
中國竹笛樂團隸屬于中國音樂學院笛簫藝術研究中心,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竹笛藝術表演發(fā)展的需要,不斷提升竹笛創(chuàng)作和表演水平。
中國竹笛樂團,是為從事竹笛樂器的表演、創(chuàng)作以及理論研究的實踐基地。我們尤其鼓勵優(yōu)秀的年輕演奏家,能夠在竹笛器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領域不斷創(chuàng)新、提升才能。
在這個平臺上,具有不同風格、流派特征的竹笛演奏家,都可以展示才藝、彰顯其觀念;具有不同風格的作曲家,在竹笛創(chuàng)作領域中,利用這個平臺,不斷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我們歡迎不論是從事理論的、還是表演的優(yōu)秀音樂家,都能以其研究成果支持竹笛樂團的實踐,不斷總結、探索竹笛藝術發(fā)發(fā)展的經驗、規(guī)律,以及不同風格、流派的特點,以此促進竹笛與更廣泛的國內外音樂家進行交流。
中國竹笛樂團以前瞻的眼光,立足當代,謀求發(fā)展。意在不斷拓寬竹笛器樂的創(chuàng)作、表現空間,從東方美學的角度,對創(chuàng)作、表演的風格特色進行合理的審視,同時提煉和歸納器樂演奏和技能訓練的經驗,使竹笛器樂的發(fā)展不斷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在新的時代探尋竹笛器樂合奏形式的多種可能性。
中國竹笛樂團曾出訪英國倫敦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廳、韓國國際管樂節(jié)、香港大會堂、中國北京國家大劇院、廣州星海音樂廳等重要場所舉辦專場音樂會,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四、演出花絮:
張維良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
張維良和華夏民族樂團音樂會巡演中
五、曲目介紹:
上場:1、樂春 曲:張維良 笛子獨奏:陳昀穎 伴奏:馬克
2、山村小景 曲:劉森 笛子獨奏:關婷 伴奏:馬克
3、詠春 曲:張維良 笛子獨奏:韓昔豫 伴奏:馬克
4、深秋敘 曲:穆祥來 笛子獨奏:張健 伴奏:馬克
5、秋江夜柏 簫獨奏:張維良
6、花泣 曲:張維良 笛子獨奏:張維良 伴奏:馬克
下場:7、土風三首 曲:張維良 演奏:中國竹笛樂團 指揮:胡彪
8、寶島三景 曲:崔權 演奏:中國竹笛樂團 指揮:胡彪
六、曲目簡介:
1、《樂春》樂曲采用東北秧歌曲調創(chuàng)作而成,音樂以笛子獨奏與樂隊結合的形式,情緒熱烈而歡快,表現北方勞動人民重大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
2、《山村小景》是劉森風格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首,不僅僅因為該曲的“氣、指、唇、舌”的運用都具有劉森的獨創(chuàng)性,更重要的是它能體現出作者劉森先生“音樂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的創(chuàng)作理念。
3、《詠春》此曲由于2007年創(chuàng)作而成,描繪了冬去春來、綠連群山、溪水潺潺的春意盎然的畫面。全曲旋律流暢輕盈,在轉調間和連續(xù)快速雙吐及循環(huán)換氣等技巧中詮釋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由衷喜愛和贊美之情。
4、《深秋敘》樂曲表現了秋風瑟瑟、黃花滿地的凄涼景色,勾起作者對往事的回憶與感慨
5、《秋江夜柏》樂曲最早見于1614年,傳說是根據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之意所作。
6、《花泣》樂曲是以蘇州評彈“麗調”中的唱段“黛玉葬花”為創(chuàng)作素材,借鑒琴韻、散板、緊打慢唱等手法,細膩生動地刻畫出黛玉感嘆花落人去的心境。
7、《土風三首》(1)古歌 回憶遙遠,寧靜中衍生著萬物,音樂進入中段,音調出現,若隱若現。最后以陜西民歌《三十里鋪》的曲調結束,古老荒原上的呼嘯,將追憶帶到當場。
(2)秧歌生活帶來藝術,藝術提升生活,豪放、風趣、真摯的人們,將勞作的快樂創(chuàng)造成想象,以山西民歌《看秧歌》為素材,用竹笛樂器奏出民間的氣韻。
(3)情歌民族皆以音樂表達情感,西南的民族活潑、爽朗、能歌善舞。在郁郁蔥蔥美麗的山川之間,帶起節(jié)奏的律動,少男少女的相愛,隨歌唱而傳遞。
8、《寶島三景》以三首小曲組成,分別為:(1)阿里山;(2)日月潭;(3)壹零壹,用三首臺灣當地民謠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融入了作者的所見所想所感。三首小曲分別表現了人們對歡樂、祥和與希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