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琴專業(yè)教育中,自然會把提高專業(yè)演奏水平放在首位,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為鋼琴系的學生開設視奏訓練課,鍵盤和聲課,總譜讀法課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的視奏能力和即興演奏能力得到提高。我們的音樂學院還沒有這樣的課程,只有師范院校從實際工作需要出發(fā),開始逐漸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能力主要是靠多練,但也應該有些方法。
視奏能力強了,可以瀏覽許多作品,有利于學生擴大知識面。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期間,學習量太少,他們接觸的作品有限,一首曲子要磨很久才拿出來,這樣直接影響學生的修養(yǎng)和能力的提高。我認為,應該規(guī)定精彈和粗彈的曲目,使學生開闊眼界,要鼓勵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我們的學生依賴性太強,作業(yè)都等著老師布置。相比而言,國外的學生在學習上主動的多。我記得,在我的青年時代,上海有一位俄國鋼琴家有著非凡的視奏能力,不管技術上多難的曲子,他都能很快地,完整地視奏下來,許多音樂會都請他彈伴奏。我們中央音樂學院的已故老教授朱工一先生也有這種本領。我想,除了天資以外,這種能力也是在工作中鍛煉出來的。視奏能力強的人,帶著分析的眼光,一句句的讀譜,樂譜上的音符不在是孤立的音符,而是有文法的句子了。同類風格的作品接觸多了就更容易視奏了。例如,我們現在覺得莫扎特的作品容易視奏,而現代派的音樂難,因為我們太不熟悉了。
有一個訓練學生視奏能力的方法,我覺得很有效,就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四首連彈,竅門就是不許停下來,不能掉隊,彈錯了也不要緊?,F代公開演出都要求演奏家背譜演奏。背譜帶給演奏者一定的負擔。如果老師不要求,學生也就懶得背譜了。我一直很重視背奏能力的訓練,我認為這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最好從一開始要求學生從開始學一首新曲子,就有意識的背譜。要求學生背譜來上課是一種提高效率的方法。它迫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動腦子練琴,記住作曲家的意圖,而不是等手指溜熟了才用腦子彈琴。先背譜后熟練,雖然苦一點,但好處極大。這種方法是過去蘇聯(lián)專家對我們的 要求,回想起來,受益匪淺。背譜也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有分析的背,有規(guī)律的背。背譜也可以看著樂譜背,不一定要在琴上。許多鋼琴家就是這樣工作的。我國最優(yōu)秀的女鋼琴家顧圣嬰,能夠在火車上看譜學會一首新曲子。這種能力是練出來的。過去我們出國巡回演出,去歐洲都是坐火車,十多天沒有琴練,我們都是靠看譜練習的,一下火車就要演出。有時臨時要彈伴奏,根本沒有琴可摸,只好在后臺看看譜,在膝蓋上動動手指,想一想在鍵盤上的位置,就上臺演出了。
視奏能力和背奏能力都靠多練,但并不需要每天花很多時間。教師應當重視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的鋼琴教學要從腦子抓起,抓學生的理解力,要求他們動腦子主動學習,的人,要訓練聽覺,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第三,才是彈奏技巧。沒有一個有力的司令部—腦子,和一個嚴格的檢察官—聽覺,學習效率高不了。我反對無效率的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