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兒童表現(xiàn)歌曲的能力,一、兒童歌唱教學的現(xiàn)狀。歌唱是一門藝術。就應給予他歌唱技巧方面的訓練。而對于小學的孩子來說,要讓他理解這些知識并學會運用,確實是件很為難的事。那么兒童歌唱教學的現(xiàn)狀是怎樣的呢?1愛唱歌的孩子不懂怎樣唱了成人式教學讓人苦不堪言。1用成人的方法要求孩子的演唱,使他失去了最清澈的嗓音。不少聲樂好的老師喜歡為孩子示范,讓孩子聆聽科學發(fā)聲的效果,目的好的然而這種多示范,無形中使孩子只注意到老師的聲音,而忽略了方法和自己的年齡特點,刻意模仿老師的聲音,久而久之,嗓音也被破壞了有些老師會對孩子說“位置高一些,橫膈膜打開,頭腔共鳴多一點…孩子聽得云里霧里的不但難有進步,連歌唱的信心也有可能受到影響。2用成人的審美要求孩子的表演,使他失去了最珍貴的童真。電視上常常會見到一些唱著兒童歌曲的小大人”稱他為“小大人”因為他年齡小,但表演時卻“成熟”得很,模仿痕跡重,舉手投足間盡是老師教的動作和表情,最珍貴的童真已被成人的影子給覆蓋了2喊唱現(xiàn)象—放棄科學訓練方法的嚴重后果。或許是要讓兒童理解聲樂的正確演唱方法太難了或許是對科學訓練方法不夠重視,部分老師甚至放棄了對發(fā)聲方法這一講解環(huán)節(jié),只是一味地強調(diào)歌曲的演唱、處理??蔁o本之木如何生長呢?沒有基礎的花朵,注定是要夭折的于是有些孩子就扯著嗓子喊高音,只是對童星歌聲盲目而表面的模仿,其對聲帶的損害可想而知。
二、科學訓練的重要性。有專業(yè)人士指出,聲樂是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發(fā)出優(yōu)美嘹亮的歌聲,又用歌聲透過音樂化了文學語言,生動地塑造樂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繪其意境,表達其思想感情的音樂藝術。歌唱時,除了先天的嗓音條件外,科學訓練能使孩子們找到更為輕松的發(fā)聲方法,避免喉頭擠壓和不科學的用嗓習慣,使歌聲更加透亮,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容更加自如。但不論進行哪種訓練,首先要認識到這是培養(yǎng)兒童的歌唱教學,不是進行成人的聲樂訓練,不能一味灌輸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的身心發(fā)展是有階段性特征的而童年期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的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教育者要以他認知水平為重,大膽嘗試、探索有趣有效的方法,不能選擇放棄,也不能套用成人的方法。只有符合他心理特點的訓練,才能被他所接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色、香、味”俱全的訓練方法讓歌唱更輕松。1色—正確的姿勢是唱好歌的第一步。聲樂訓練的內(nèi)容包括:唱歌的姿勢、呼吸、發(fā)聲和咬字等各方面要求。也就是說,正確的姿勢是歌唱的開始,能使氣息貫通、表情自然,貫穿全曲的教學中應充分重視。2香—歌唱藝術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1氣息訓練:知道,人的發(fā)音源于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聲帶尚未發(fā)育完全,氣息淺,學會正確運用氣息,能減輕聲帶的負擔,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使聲音更加透亮及有控制。但如何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家伙在自己身體里的跑動,并學著去控制它呢?①躺在床上找氣息:首先要避免學生刻意地呼吸,因為這樣容易使他胸脯很夸張地上下起伏。可以讓他回到家里時躺在床上,最自然的環(huán)境下呼吸,當呼吸均勻時再轉(zhuǎn)入控制性的練習。②模擬抽泣學吸氣:啟發(fā)學生找哭夠后的感覺,通過這個游戲,會使他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隨著抽泣聲有彈性地往下、往外擴張。堅持做兩三分鐘,會有發(fā)酸和累的感覺,可幫助學生掌握快速吸氣,同時也鍛煉了膈肌的力量。③由易漸難吹蠟燭:吹蠟燭是孩子們最喜歡做的游戲之一,可以利用他喜好,循序漸進地進行呼吸方法的訓練,使他樂此不疲地在玩中學。這么做的先讓他像吹生**蠟燭一樣,一下子把幾根蠟燭給吹滅,正得意時我會告訴他這是急吹,不算什么。接著讓他只對一根蠟燭吹氣,一定會小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于是趁勢要求他不能吹滅,只能有節(jié)奏地讓火苗一閃一閃地,然后將蠟燭的距離越拉越遠,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最后,大家進行比賽,看誰節(jié)奏最均勻、時間持續(xù)最長,一旁為他數(shù)秒數(shù),利用孩子們好勝心理,進一步促進了氣息控制能力及對音樂課的喜愛。④嘟起小嘴練氣息:這是個小朋友在兒時就會玩的小動作,平時忽略了殊不知在玩這個小動作的同時,已不知不覺地使用到橫膈膜的力量。發(fā)“嘟”音時,嘴唇要放松,讓它自然地顫動起來,聲音要均勻,心中默數(shù),每次爭取比上一次練習的時間久一些。⑤對抗測驗巧釋疑:聲音與氣息的關系,其實就是對抗的關系。要讓學生明白,可以通過各種測驗來演示,曾有個聲樂教授就用了極形象的說明方法來表現(xiàn)這種關系:①師:坐著,但要讓上半身站起來,怎么辦?會自己站起來嗎?生:腳一踩就站起來了師:這時,上半身是聲音,腳是氣息。②師:人要最快地往后退,怎么辦?生:對著墻,用手往前推一下。師:這時,人是聲音,手是氣息,說明聲音與氣息是一對相反的力量。這樣的講解加演示,學生會覺得很新奇,注意力易集中,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③我網(wǎng)絡的百度知道”中還找到一種測驗對抗的方法也很有趣,具體的做法是用一塊木板,長度比我肩寬一些,寬度比我鞋子長度稍寬,四角打一個洞,用兩根繩子穿過洞,繩子的長度與我垂下的手指處相齊。站在木板上,吸一口氣,然后將氣閉住,張大口用力拉繩子,就可以感覺到什么叫對抗了這時,腳增加了與地面的對抗,同時也體驗到體內(nèi)的氣息與聲帶的對抗,這樣高音更容易出來。還可用可口可樂的空鋁筒(空啤酒筒)剪成象郵票大小的鋁片,將兩片鋁片合起來(用手將鋁片弄得稍彎曲一些)于是合起來的鋁片當中就有一個縫。再在鋁片的一頭夾上一片舊綢布(可疊成三根火柴那樣寬)然后用鐵絲將鋁片綁起來,就成為一個哨子。試吹一個低音,再吹一個高音,從這一比較中就可以感覺到唱高音的氣息和姿勢了2咬字吐字訓練:咬字吐字是唱好每一首歌的關鍵,可不少孩子因為一些語言習慣的問題,使歌唱為之遜色。如,有的孩子平時喜歡扁著嘴說話,造成下巴不放松,易使聲音僵、扁;有的孩子受方言影響,語言不夠準確規(guī)范;有的孩子歌唱時咬字的噴吐能力差,造成歌唱咬字時缺乏字頭。一個漢字一般可分解成字頭(韻頭)字腹(韻腹)字尾(韻尾)或歸韻等三個部分,歌唱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字頭是一個字的先導,噴吐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到字腹和歸韻的正確與否。而字腹是一個字的核心,必須咬得穩(wěn)定、從容。字尾是一個字的結(jié)束,又是字腹的延伸,這個“尾”收得如何,直接影響到字意和情感的表達是否圓滿。為了將孩子們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會摸索各種有趣的教學方法,力求以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訓練:1下巴不見了針對下巴不放松的孩子,會讓他自由地擺動下巴,或者體驗咬蘋果的感覺,把注意力集中到上顎,改正壞習慣。也可以讓他張著嘴幾分鐘,直到感覺口水快流下來為止,產(chǎn)生“下巴不見了放松感,為進一步學習演唱打下基礎。2舌頭做早操”繞口令是孩子們很喜愛的活動,常常會根據(jù)他不同的語言問題,布置不同的繞口令讓他練習。然而有一次在回饋時情況出現(xiàn)了有個孩子竟尷尬地說:老師,舌頭快打結(jié)了大家頓時笑作一團。原來,這個孩子平時的語言習慣較生硬,因此在練習時會覺得很吃力,舌頭轉(zhuǎn)不過彎來。于是靈機一動,就和她玩了一個“舌頭做早操”游戲,即讓舌頭在口中左三圈右三圈地轉(zhuǎn),又不規(guī)則地動,然后讓她隨時按我口令做不同的快速反應動作。同學們看了覺得很有趣,都很想?yún)⒓樱沩槃葑尨蠹一厝ズ竺刻炀毩曇淮?,以達到活動舌頭的目的除此之外,又讓咬字吐字時噴吐音較差的孩子“磨起了嘴皮子”即將上唇壓出下唇,然后快速有力地分開,每天反復數(shù)次,訓練嘴唇的力量。孩子們覺得有趣,便樂于練習,收到不錯的效果。3味—情感投入使演唱更加打動人心。
綜上所述,兒童的聲樂演唱應建立在科學訓練的基礎上。而趣味性極強的動態(tài)體驗與靜態(tài)感受相比,前者更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能讓他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原本抽象的聲樂知識技能,更有效地引導孩子的演唱。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地研究有關知識,探索有益于孩子掌握的趣味教學。此外,教師豐富風趣的教學語言也是關鍵的因素,能縮小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更大程度上保護孩子們對音樂的喜愛及對歌唱的熱情,這對于他將來的發(fā)展無疑是大有益處的!